首页 大发云最高邀请码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大发云最高邀请码 > 新闻动态 > 一文读懂苏霍伊 Su-27 “侧卫”发展史(两万字)

一文读懂苏霍伊 Su-27 “侧卫”发展史(两万字)

发布日期:2025-06-24 03:48    点击次数:190

https://m.toutiao.com/is/l0ECSTGDGa8/

苏霍伊 Su-27 “侧卫”(Flanker)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苏霍伊设计局的 Su-27 “侧卫” 堪称俄罗斯航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基本型无疑是一款同级别中的远程截击机佼佼者,而先进改型更是俄罗斯军用航空部队迈入 21 世纪后的重要支柱。

Su-27 “侧卫” 机身坚固,燃油储量充沛,作战半径在同类型战机中首屈一指。它最初的设计旨在满足前苏联空军防卫部队 IAPVO 的需求。除具备超远航程外,Su-27 还配备了高效的多频谱传感设备,以及雷达、红外线和激光测距装置。在特定环境下,Su-27 无需开启雷达,便能发现、定位并识别目标,从而规避敌人雷达警告接收器的监测。Su-27 的 “作战持续能力” 极强,拥有多达 12 个挂载点,可搭载一系列精密复杂的空对空导弹,其中超视距 R - 27 导弹最多可挂载 8 枚。不过,“侧卫” 并非仅仅是远程轰炸机型。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Su-30MK 配备升级后的雷达,已发展成为一款多功能攻击战斗机。它配备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空对空和空对地武器,包括精确制导导弹。Su-30MKI 出口至印度后,在印度进行了改装,增加了鸭翼和发动机推力矢量喷嘴 。

航展上,观众惊讶地发现,Su-27 能做出一些西方一线喷气式战斗机难以复制的机动动作,这彰显了 Su-27 在极端情况下出色且安全的操纵特性。这使得 Su-27 飞行员在低速飞行时拥有无与伦比的灵活性,能够在偏离飞行方向时迅速瞄准并发射武器。

如同其他战斗机,Su-27 也存在自身短板。其雷达系统虽强大,但机载计算机处理能力欠佳,系统无法持续自动排列所有目标。因而飞行员难以迅速处理大量信息,在进行全面环境观察时,不得不依赖地面控制系统或机载报警与控制系统(Airborne Warning and Control System,AWACS)平台。同样,其驾驶舱相较于同时代西方战斗机驾驶舱至少落后一代,这无疑增加了飞行员的工作负荷。此外,Su-27 出色的机动性大多仅在低载荷状态下得以体现,当满载燃料和武器时,其性能便会受到制约。在诸多方面,除航程外,体型较小的米格 - 29 是综合作战性能更优的战斗机。

最初的设计缺陷

苏霍伊设计局在推动 Su-27 服役的进程中,克服了重重障碍。最初的 T10 设计机型弊病丛生,在进行基本飞行操作前,不得不进行彻底重新设计。此后,苏霍伊设计局不断改良升级该机型,以契合各类任务需求。苏霍伊设计局成功抵御了资金缩减带来的负面影响。当竞争对手陷入困境时,苏霍伊设计局仍持续研发并销售 Su-27 基本型的先进改型,如 Su-27M、Su-27IB、Su-30 以及各种出口型号。这似乎预示着俄罗斯空军在更新机型时,将以 Su-27 的各款改型为基础。一旦作为 IA - PVO 远距离空中防卫拦截机投入使用,Su-27 及其改型将迅速在前线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中占据主导地位。即便米格 - 29 的先进生产型号仍在生产,当前的政治环境也极有可能成功消除 Su-27 的竞争对手。“侧卫” 最终将成为俄罗斯空军未来战斗机的代表性机型。这也标志着最初计划的圆满达成,促成了 Su-27 机型的诞生,尽管最初仅要求设计一款单纯的前线战术战斗机。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与世界上众多空军一样,俄罗斯空军也选择通过特技表演队展示其最新武器装备。“俄罗斯骑士”(Russian Knights)飞行表演队已多次驾驶 Su-27 机型进行国际飞行表演。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苏霍伊设计局在政治层面的优势,能够确保 “侧卫” 未来的持续发展。竞争对手声称(且有部分证据表明),当苏霍伊与非苏霍伊单位竞争俄罗斯政府资金支持时,最终获胜的往往是苏霍伊设计局设计的机型,即便有时这些机型表现并不突出,或无法完全满足特定要求。典型案例便是 Su-27K(Su-33)海军改型,它在竞争中击败了性能更为出色的米高扬设计局的米格 - 29K 机型。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基准的 Su-27 设计型号已衍生出众多更为先进的机型,其中最为关键的改型是 Su-27IB(OKB Su-34)远程攻击机型。该机型融合了 Su-27 的机身与新式前机身,前机身上设有并列式座椅和 “鸭嘴” 型机头。Su-27IB 以及相关的海军型号 Su-32FN,取代了远程航空编队中笨重的轰炸机,目前仍在前卫航空团服役。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首架 “侧卫” The first 'Flankers'

Su-27 的前身是问题频出的苏霍伊 T - 10 机型,其发展历程漫长且坎坷。

当 Su-27 尚处于设计构想阶段时,无人能预测其成功的概率。事实上,Su-27 早期的研发历程充满波折,在诸多情况下,整个计划都险些夭折。1969 年,苏霍伊设计局赢得了设计一款远程拦截机的合同,旨在取代在 IA - PVO 中服役的 Tu-18 “Fiddler”、Su-15 “Flagon” 以及 Yak-28P “Firebar” 机型,Su-27 的设计概念由此诞生。从设计伊始,便计划赋予这款苏霍伊新式飞机一定的正面突击能力,使其能够作为 Su-24 “击剑者” 等攻击机的远程护航战斗机,并与米高扬设计局的米格 - 29 机型形成互补。

要求严格的任务

低空突破战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意味着这款新式飞机需具备俯视攻击能力。此外,巡航导弹等远距离武器的广泛应用,使得在远距离(最好在武器发射前)拦截目标,并能拦截低空飞行导弹成为必要。似乎这些要求还不够严苛,苏霍伊设计局又接到指令,新式战机需能够摧毁 “保护目标区域的敌方战斗机”,这也成为新式战机需在空战中战胜 F-15 战斗机的又一指标。

首飞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设计局将首架原型机命名为 T - 10 - 1,于 1977 年 5 月 20 日在 Zhukhovsky 进行首飞。该机型采用 AL - 21F - 3 发动机,Su - 17 机型也使用同款发动机,其加力燃烧室的尾喷嘴如同 Su - 24 “击剑者” 机型一般,被后机身完全包裹。美国卫星在 Zhukhovsky(后被西方国家机构误传为拉缅斯科耶 Ramenskoye)发现了该机型,并暂时将其命名为 “RAM - J”。媒体最终公布了少量照片,但因像素过低,难以从中获取关于这款新式飞机的有效信息。1985 年,一架原型机的曝光为西方国家航空媒体提供了 Su - 27 机型首张有价值的图像,其来源仍是苏霍伊设计局发布的视频信息,这架飞机如今陈列于莫斯科附近莫尼诺的空军博物馆中。

结构布置

Su-27 采用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的典型布局设计,配备双垂尾、大间隙悬挂发动机以及翼身融合结构,部分特征与竞争对手美国的 F - 15 和 F - 14 战斗机相似。由于当时西方分析家认为苏联设计师思维保守,缺乏创新能力,这无疑引发了对苏霍伊设计局抄袭美国战斗机的指责。其机翼设计简洁,前缘弯曲下倾,未采用前缘缝翼和防颤振配重,配备传统的外翼副翼和内翼缝翼。机翼根部后掠角 80°,前缘主要部分后掠角 44°。在内侧壁板上增设了 4 个翼刀,可能在首飞前便已安装。两个稳定器位于发动机吊舱上方,在中轴线舷外。翼盒位于发动机吊舱两侧,装有平板全动副翼。主起落架装置位于翼根位置,向前旋转 90° 后水平收纳于机翼中。前起落架舱门面积较大,可兼作减速板。机头下部的起落架向前倾斜,位于挡风玻璃下方,向后收起。

设计团队借鉴空气动力研究中心的系列研究成果,选用被俄罗斯人称作 “翼身融合体” 的结构形式,前机身与机翼融合为一体,构成统一的升力机身。这种融合结构(美国 F - 16 战斗机也有应用)减小了阻力面积(从而降低阻力),为燃油和航电系统腾出更多空间。该布置使机身横断面面积变化平缓,即便在驾驶舱和发动机进气道位置,也显著减小了波阻。Su-27 内置燃油容量大,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这种结构,但主要还是因其机体尺寸较大。

第一架和第二架原型机由苏霍伊设计局在莫斯科的车间制造,不过机翼和尾翼来自 Komsomolsk - na - Amur 工厂。据称,第二架原型机进行了一系列改装,包括整平机翼前缘、安装可活动缝翼、倾斜尾翼。此外,有消息称,第二架原型机是首架装备标准飞行线传控制系统(最初为 T - 4/Su - 100 研发)的 T - 10 战斗机,其内置燃油容量也比第一架的 19841 磅(9000 千克)增加了 2204 磅(1000 千克)。T - 10 - 2 在一次飞行控制测试中因共振坠毁,飞行员 Yevgeny Soloviev 在超出弹射参数范围后弹射,不幸罹难。

后续两架原型机 T - 10 - 3 和 T - 10 - 4 同样由苏霍伊设计局制造,但采用了定型后的 AL - 31F 发动机(尽管采用了悬挂式附件和变速箱)。T - 10 - 3 于 1979 年 8 月 3 日首飞,T - 10 - 4 于 10 月 31 日首飞。另外 5 架原型机(T - 10 - 5、T - 10 - 6、T - 10 - 9、T - 10 - 10 以及 T - 10 - 11)由 Komosomolsk 的工厂生产,不过这些原型机采用的是 AL - 21F 发动机。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这架 T - 10 展示了机翼形状的优势。生产型机翼经过改装,采用防颤振配重作为翼尖导弹挂架,而原型机则使用较为落后的前缘梢钉。

设计缺点

当一系列事故影响到整个研发计划时,有关美国新式战斗机 F - 15 的消息传来。此时人们清晰地认识到,T - 10 机型无法达到自身性能指标要求,难以与美国新式战机抗衡。问题成因众多,包括阻力超出预期、发动机性能欠佳、燃油消耗过大,以及新式航电系统导致的超重。此外,由于新航电系统安装在机头,增加了飞机的纵向稳定性。飞机还遭遇颤振问题,不得不在垂尾、平尾和机翼上添加防颤振配重,并拆除一对外翼上的翼刀。显然,为满足最初设计要求,必须进行重新设计。苏霍伊设计局获得重新设计许可,但前提是不影响 Su - 25 攻击机的计划。

第二次尝试

因此,接下来在莫斯科工厂生产的两架原型机 T - 10 - 7 和 T - 10 - 8,采用了全新设计标准。苏霍伊设计局称这两架原型机为 “全新机型”,仅保留了 “T - 10” 编号、弹射座椅和主起落架。重新设计在 Mikhail Simonov 的指导下进行,据称他为修改后的设计方案提出新编号 T - 10S(T - 10 Simonov),这两架原型机因而又被编号为 T - 10S - 1 和 T - 10S - 2 。即便两架重新设计的机型开始研发,Komsomolsk 仍基于原设计继续研发 T - 10 原型机,将其作为设备和航电系统的测试平台。据称共生产了约 20 架原设计的 T - 10 机型,但缺乏有力证据证实,且大约仅有 9 架进行了试飞。

全新的机翼

新机型并非完全从零开始设计,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大幅改动。重新设计的核心是全新的机翼。LERX 被证实能提供更大升力(有助于打破装备大量设备的机头的稳定性),机翼摒弃曲线形翼尖,采用大量防颤振配重,还可兼作翼尖导弹发射架。原有的副翼(因机翼柔性大出现副翼反效问题)和襟翼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内侧襟副翼。虽不明显但至关重要的是,机身也进行了重新设计。机头和前机身变化显著,采用更大的雷达罩,减小了前机身横截面积,但在座舱后迅速增大横截面积并降低高度。在右侧翼根位置装备了 GSh - 30 - 1 机关炮,其竞争对手 MiG - 29 机型也采用了该武器。

垂尾尺寸增大并向外移至支撑平尾的吊杆上。气闸和主起落架舱门耦合引发严重的平尾颤振问题,因此被背部气闸取代。起落装置得到改良,采用向前倾斜的油减震式主起落架以及全新配置的前收机头起落架,位置更靠后,以改善地面转弯性能,降低杂物吸入进气道的风险。利用保留的 T - 10 机型进行发动机、武器装备、仪器仪表及其他设备的测试,并开展飞行员培训,这加速了 T - 10S 机型的研发进程。

最初的 T - 10 机型在发动机尾喷口中间装有较短、较宽、较平的渐平尾翼,覆盖有绝缘材质整流罩。而在 T - 10S 机型上,被更长的圆筒形尾翼吊杆取代,这降低了阻力,同时用于安装减速伞和躲避弹发射器。T - 10S - 1 于 1981 年 4 月 20 日由 Vladimir Ilyushin(在其即将退休前)驾驶进行首飞。该机型最终成为苏霍伊设计局引以为傲的机型,实现了最初设计所期望的巨大潜力。

Su-27 “侧卫”不断打破纪录的 发展过程

首架 T-10S 与我们如今熟知的 Su-27 生产型极为相似,不过它仍采用带有水平顶部的尾翼,且没有像弹射座椅后部那样高的第二座舱框架。在多架机体上开展的一系列测试,最终促使飞机采用了安装在支撑尾翼吊杆下方的小型垂尾。这些改动显著改善了飞机的航向稳定性与滚转特性。早期的平顶尾翼被大量应用于 Su-27 早期生产型上,其数量或许足以组建一个航空团。

早期 “侧卫” 的损耗率颇高。其中一架在严重事故中坠毁,测试飞行员亚历山大・科马罗夫(Alexander Komarov)不幸罹难。另一架在机翼几乎完全损毁的情况下坠毁,尽管飞行员尼古拉・萨多夫尼科夫(Nikolai Sadovnikov)实际上尝试进行迫降。这两次事故均由非人为操纵的上仰引发,致使新安装的前缘襟翼脱落,进而导致尾翼受损,机翼外部壁板破裂。解决办法之一是减小前缘襟翼的面积,另一个办法则是减小其安装角。然而,其他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容易。

众所周知,Su-27 饱受航电系统问题困扰,尽管具体细节尚不明确。普遍认为,一度有 50 架 “侧卫”(常被传为上百架)在共青城(Komsomolsk)露天停放,等待安装可用雷达以便交付。这些问题将交付服役的时间推迟至 1986 年,尽管首架 Su-27 原型机早在 1982 年 9 月就已出厂。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首架T-10目前存于莫尼诺著名的展览中心进行展览。从图中可以看到尾翼和尾翼副翼增加 的 前缘防颤振配重

一架 T-10S 原型机在 Su-27 机型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的表现让人们确信,至少在性能方面,西方国家机型技高一筹的假设需重新考量。该飞机编号为 P-42,准备进行一系列打破世界纪录的尝试,挑战由 F-15 创下的纪录。在罗兰・G・马尔季罗索夫(Rollan G.Martirosov)的指导下,P-42 为进行创纪录尝试,未安装任何雷达、武器及相关操纵设备。为减轻重量,前缘襟翼被锁定,其激励装置也被拆除,同时尾支杆、翼尖配重和尾翼整流罩都被移除。后机身仅剩下像铲子一样的笔直后缘,从发动机尾喷处插入。常规雷达罩被轻质铝合金设备替代,并且该飞机未进行涂装,表面高度打磨抛光。飞机没有安装后机身下翼。在国际航空协会(FAI)资料中,P-42 的发动机采用 TR-32U 二次燃烧涡轮风扇喷气式发动机,二次燃烧后推力可达 29955 磅(133.25 千牛)。当有物体靠近时,Su-27 的标准制动器无法有效刹住全力开动的 P-42,因此该飞机通过一对缆绳和电子锁固定在一辆重型装甲车上,甚至连标准制动器也被拆除以减轻重量。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P-42 在 1986 - 1988 年间创造了 27 项世界纪录(涵盖爬升时间到平飞速度等方面),其中有 5 项绝对飞行高度时间纪录此前由美国 F-15 战斗机保持。1986 年 10 月 27 日,维克多・普加乔夫(Victor Pugachev)在 25.373 秒内飞至 9625 英尺(3000 米)高度;同年 11 月 15 日,在 37.050 秒内飞至 19250 英尺(6000 米)高度。破纪录飞行仍在继续,在 70.33 秒内,P-42 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 49210 英尺(15000 米)高度,比 F-15 快了将近 7 秒。P-42 现存放于苏霍伊设计局工厂 LII's Zhukhovskii 飞机场的露天仓库中,在那里,若有破纪录尝试需求,它仍可恢复飞行状态 —— 尽管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

生产型的 Su-27 和后期 T-10 机型均采用生产型的留里卡(Lyul'Ka,MMZ/Saturn)AL-31F 发动机。该发动机重新设计了进气道,以适应更大的进气气流,尽管这一区别并不显著。T-10S-1 采用带孔式进气道防损伤(FOD)保护罩,发动机启动时,保护罩从进气道夹板伸出,起飞后缩回。此外,T-10S-1 可能还在进气道导管下部装备了百叶窗式辅助进气设备,可在高空飞行时吸入空气。FOD 保护罩主要用于降低在环境恶劣或未充分准备的场地起飞降落时,从外部吸入杂物的风险 —— 这在前苏联作战飞行中队中是常见做法。

事实证明,AL-31F 发动机十分成功,动力强劲的同时,可靠性高、稳定性好且易于维护。按照前苏联标准,该发动机彻底检修的时间间隔较长,约为 1000 小时,寿命约 3000 小时,尽管每 100 小时都需按规定通过检测设备进行检查。该机型唯一存在的严重问题是燃油消耗率过高。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许多测试机采用 T-10 开头的编号,但不清楚这是否反映了它们在所有生产的 T-10 机型中的序列位置,也不确定是否从 T-10S 机型开始重新编排序列。例如,无法确定编号为 T-10 - 17 的飞机是第 17 架完成的 Su-27 机型,还是第 17 架 T-10S 机型。这种编号一直延续到 T-10 - 25,该飞机被用作海军测试研发机。其他早期 “侧卫”,如 T-10 - 20R,则用于进一步的创纪录尝试。

当少量 Su-27 开始交付科拉半岛(Kola Peninsula)军事基地服役时,对双座式教练机型的需求变得迫切。事实上,苏霍伊设计局在 “侧卫” 研发计划伊始,就试图研发双座式教练机,但单座式机型研发的延期导致教练机型计划暂时搁置。在单座式机型研发遭遇诸多困难后,苏霍伊设计局决定,双座式机型应尽量避免这些问题,保留单座式机型的大致尺寸,第二个飞行员在位置相对较高的驾驶舱中与第一个飞行员串联而坐。Su-27 的双座式教练机型具备实际作战能力,与米高扬设计局的 MiG-29UB 不同,它保留了标准雷达。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原型机编号为 Su-27UB(T-10UB),由试飞员尼古拉・萨多夫尼科夫于 1985 年驾驶首飞。尽管生产时与单座式机型大致相同,但双座式机型的生产型没有尾翼罩,在尾杆两侧也未安装干扰弹发射器。Su-27UB 的主要任务是提供连续性训练(包括仪器导航飞行训练),此外还用于民用航空医学测试。

串联式 Su-27UB 的进一步研发催生了 Su-27PU,这是一款拦截机,执行战场空中巡逻任务(CAP)时可自动飞行长达 10 小时。其他型号包括装备大型内置油箱的 Su-27P,以及裸机状态、目前服役于试飞员学校的 Su-27PU。Su-30M 具备一定地面攻击能力,还有性能优良的 Su-30MK 攻击机型。

尽管俄罗斯当前经济形势严峻,苏霍伊设计局仍在继续研发 “侧卫” 家族机型。升级后的旧型号与新型号一同服役,依旧是强大的对手。

Su-27' 侧卫-B'

Su-27 “侧卫” 战斗机堪称俄罗斯航空工业的璀璨明珠。在对不太成功的原型机 T-10 “侧卫 - A” 重新设计后,性能优良、机动性出色的 “侧卫 - B” 问世,并适合出口国际市场。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早期 T10 “侧卫 - A” 机型未达预期性能,遭遇失败后,设计团队完成了两部分完整机体设计,以修改原设计方案,并采用 T10S 编号。

主要变化如下:机翼前缘后掠角减小,翼刀被去除,机翼面积从 639 平方英尺(59 平方米)增加到 667 平方英尺(62 平方米),翼尖安装了导弹发射架,并兼作防颤振配重。机翼后缘襟翼外翼的单独副翼被整体襟副翼取代,从根部一直延伸到大约百分之六十的展向位置。垂直尾翼尺寸增大,向外移动到发动机吊舱两侧的吊杆外,并采用垂直方向,与大部分 T10 机型不同。尾部吊杆下增加了腹鳍,以增强航向稳定性,提高防滚转能力。水平尾翼尺寸也有所增加(展长、弦长及面积),并安装了独特的不规则翼尖。发动机尾喷口之间平坦如铲子的渐平尾翼,被加长后的圆柱形尾刺取代,尖部采用圆锥形整流罩,这不仅能减小阻力,还为一对减速伞和干扰弹发射器提供了安装空间。机身横断面积减小,机翼整型片半径降低。机头加长并修改外形,采用更球根状的雷达罩,且更加下垂,前起落架向后移动。主起落架减震设备改动,向前倾斜,以便更好地收放到翼身中心部位。起落架舱门重新设计,更大的背部减速板取代用于减速的前舱门。甚至驾驶舱舱盖也重新设计,采用更细长扁平的流线型外轮廓。定型后的 AL-31F 发动机(顶部安装了变速箱配件)安装在重新设计的发动机吊舱内。进气道安装了网格状进气网,降低了起飞降落时吸入杂物的风险。起初,生产型 Su-27 没有尾部整流器。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测试飞行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首架 T10S(原 T10 - 7)于 1981 年 4 月 20 日首飞,由弗拉基米尔・伊留申(Vladimir Ilyushin)驾驶。但因燃油系统问题,于 1981 年 9 月 3 日坠毁,好在伊留申成功弹射获救。

第二架 T10S 于 1981 年 12 月 23 日坠毁,事故原因是新式自动襟翼(之后重新设计)脱落,引发不可控俯仰动作,致使飞行员亚历山大・科马罗夫遇难。

尽管遭遇这些事故,Su-27 仍进行了明确改装,驾驶员对其操纵性和性能表现称赞有加。1982 年,Su-27 决定投入生产,首架生产机型于该年 9 月下线。

尽管进行了重新设计,Su-27 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生产型装备雷达的交付工作缓慢,同时还面临燃油系统和发动机系统问题。稳定性问题导致该机型飞行受到严重限制,直到飞行控制系统改进后才得以缓解。除部分用于研发测试的机型外,大部分飞机出厂后直接运到工厂旁的仓库存放。生产机型的生产工作实际上在 1986 年中期暂停,当时 Su-27 战机正在茹科夫斯基(Zhukhovskii)和阿赫图宾斯克(Akhtubinsk)上空飞行,以解决各种问题。

幸运的是,T10S 飞行测试计划在发动机研发方面进展顺利,AL-31F 的许多问题得到解决。

“侧卫 -B”

早期 T10S 机型与最终定型的 Su-27 机型差别不大。早期机型采用稍有不同的尾翼罩,后缘上部未进行不规则剪裁。早期预生产机型还装备了较长的机头探管。西方国家情报机构将该机型称为 “侧卫 - B”,以区别于之前的 T¹0 机型。

早期的“侧卫 -B”

少量 Su-27 机型于 1986 年年底开始服役,从克拉半岛军事基地出发执行飞行任务,可能配备有评估 / 研发团队。这些飞机垂尾前缘装有独特的防颤振配重,但近年来该设备已被取消。

后期的“侧卫-B”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在圆柱形尾翼吊杆两侧安装了盒装整流罩,其中安装了向上发射的 28 发三倍 APP - 50(L - 029)闪光弹发射器,上表面带有 84 个闪光弹弹夹。在尾部吊杆上部,总共增加了 32 个发射器(96 个弹夹)。整流罩向后延伸至减速伞的铰接间隔区,并采用绝缘材料天线外壳。

在生产线上,墨绿色机头雷达罩被白色雷达罩取代,后期机型采用全绝缘机翼盒段和白色整流罩。雷达罩直径和长度实际上都有所增加。

在最新生产机型中,最大起飞重量从 10360 磅(4700 千克)增加到 72750 磅(33000 千克)。部分后期生产型 “侧卫” 采用一对额外翼下挂架,使总挂架数量达到 12 个。

除干扰弹 / 闪光弹发射器数量增加以及安装新式后部 RHAWS 天线外,后期生产的 Su-27 机型据信采用了与前身相同的航电系统和设备。

出口型“侧卫-B”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以 Su-27SK(Kommerical 系列)命名的 “侧卫 - B” 机型出口到中国、埃塞俄比亚、越南,据报道还出口到叙利亚。出口型似乎采用了略有不同的雷达(可能没有俄罗斯目前使用的敌我识别系统 IFF),反侦察能力也有所削弱。该机型还缺乏俄罗斯空军采用机型所具备的电子战能力。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Su-27UB 机型是在单座式机型设计完成后随即进行设计研发的,是一款可完全用于作战的教练机型,与大部分 “侧卫” 机型一同服役。近期,其出口和海军机型也已开始生产。

Su27 -UB “侧卫-C”

在 Su-27 研发初期,就制定了双座式改型及连续型教练机的设计计划,但因单座式机型问题严重,该计划不得不暂停。原 T10 设计方案被放弃后,一款双座式 T10 机型成为苏霍伊设计局试验车间生产的下一个机型。

当单座式机型不得不重新设计时,工作重心转向单座式机型改装,Su-27UB 机型研发进展缓慢。单座式机型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解决后,设计局决定双座教练机型的设计应与之尽可能相同,并保持大致相同的尺寸和重心位置。苏霍伊设计局通过计算表明,第二个驾驶舱设备可使内置油箱载油能力的减小量降至最低。气动、结构、设备及系统的改变也尽量控制在最小范围。风洞实验表明,Su-27UB 与单座式机型具有相同特性,并在后续飞行测试中得到验证。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Su-27 机型的双座教练机版本具备完全作战能力,不同于 MiG-29UB 的双座式版本。教练机型保留了 “Slot Black” 雷达,与单座式机型唯一的区别是在第一个驾驶舱后面增加了第二驾驶舱。驾驶舱大幅升级,采用向上翻起的单舱盖,可能比单座式机型舱盖产生稍大阻力。后面的驾驶员视野极佳,比俄罗斯所有串联式训练机型都要好。由于新式驾驶舱舱盖导致截断面积增加,通过增加尾翼面积来弥补,方法是在方向舵下面增加全舷长部分,保持从方向舵到垂尾的俯视图形状。Su-27UB 也比单座式机型稍重 [空载时重 2470 磅(1120 千克),常规起飞重量时重 2515 磅(1140 千克),最大起飞重量时重 4749 磅(2150 千克)]。这使得性能影响最小,低空飞行速度降低 44 英里 / 小时(70 千米 / 小时),高空飞行速度降低 96 英里 / 小时(155 千米 / 小时),着陆距离增加 100 英尺(30 米),起飞滑跑距离增加 328 英尺(100 米)。载油量略有减小,对航程和耐久性能影响不大,实际操作中不明显。有些报道称载油量增加,但从机身背部形状来看,这似乎不太可能。

背部减速板通过机身骨架加长,形状和面积改变。减速板最大伸展角度比单座机型小得多。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首架 Su-27UB 原型机于 1985 年 8 月 7 日由飞行员尼古拉・萨多夫尼科夫驾驶首飞。Su-27UB 原型机及首架双座式生产机型与早期单座式生产机型采用大致相同制造标准,但没有生产型的不规则尾翼,尾椎两侧也没有躲避弹 / 闪光弹发射器。常见该机型照片显示带有不规则形状尾翼和白色绝缘壁板,但这些特征是首飞后与编号 01 一起增加的。然而,大部分双座式生产型交付时采用了后者布置,增加了干扰弹 / 闪光弹发射器数量。在最新生产型系列中,最大起飞重量增加了 6724 磅(3050 千克),达到 73854 磅(33500 千克)。Su-27UB 生产型从 1986 年开始由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股份公司生产,但不清楚 1986 年前在莫斯科和共青城一共生产了多少架 Su-27UB。Su-27UB 首张图片直到 1989 年年初才发布,略早于该机型在 1989 年巴黎航展的首次亮相。

Su-27UB 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过渡飞行和持续性训练(包括设备飞行训练,其中提供了轨道式自动飞行设备)。Su-27UB 还用于执行一系列其他任务,作为双座式机型,展现出独特的大迎角、高过载、远航程飞行性能。Su-27UB 进行的最著名测试之一是航空医学实验,在利佩兹克(Lipetsk)与俄罗斯航空医学中心的 Su-27 机型一起进行航空医学专家训练。其他 Su-27UB 用于追逐训练和训练测试飞行员。在俄罗斯之外,大部分拥有 “侧卫” 的苏联解体后国家,如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俄罗斯收回后仍保有少量该训练机型。

出口国外的教练机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Su-27UBK 是双座式 Su-27UB 出口型编号。该机型与俄罗斯后期生产的 Su-27UB 机型大致相同,尾椎两侧采用加长后的躲避弹 / 闪光弹 / 闪光弹发射器。Su-27UBK 是很稀有的机型,因为只有两架(其中一架编号 “04”)被交付到中国的首支 “侧卫” 编队,而越南的订单中没有包括双座式机型。之后中国可能又购买了另外两架 Su-27UBK,但即便如此,该机型的总数无疑非常少。

双座式海军“侧卫”

最近,双座式机型家族新增了海军版本的 Su-27KUB。此前,Su-33 的驾驶员已在 Su-25UTG 机型上进行训练,但该机型被证实性能不足,因此开始设计 Su-27KUB。新机型看起来介于 Su-33 和 Su-34 之间,采用并排式座椅以及整套作战设备,保留了与单座式机型相同的 12 个挂载点。和许多俄罗斯的其他项目一样,财政状况将决定该机型是否会进入俄罗斯海军服役。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尽管推力转向发动机尾喷的优势(特别是在改善起飞和着陆性能方面)已在 F-15S/MTD 机型上得到很好体现,但苏霍伊设计局对 Su-27M 机型推力矢量尾喷的研发工作进展缓慢。只有一架 Su-27UB 进行了改装,采用了双向(俯仰)尾喷,不过早期报告表明该飞机是用来对湾流 / 苏霍伊的 SSBJ(Supersonic Business Jet,超音速商用飞机)机型进行支持测试的,特别是针对噪声印迹的测量工作。现在,这种观点被认为是故意放出的假情报,该测试平台机型实际上用于 Su-27M 计划的测试工作。Su-27UB 测试机,据报道编号为 T10U - 16,或者 Su-27LL - PS,在左侧发动机后部安装了加长后的整流罩。其中包括了铰接的终端片,可以模拟不同的尾喷管位置,但在飞行中,至少在开始的时候能否驱动仍不明确。该飞机(驻扎于茹科夫斯基的 LII 格罗莫夫飞行测试中心编队)于 1989 年(S/MTD 后一年,但是美国的机型已经具有两个全方向可变尾喷,技术非常先进,甚至可以在生产机型上使用)开始测试工作。在 1989 年 3 月 21 日采用了新式尾喷的测试机首飞之后,奥列格・佐伊(Oleg Tsoi)于 3 月 31 日首次在飞行中进行了推力转向。Su-27LL - PS 很快确认了之前已被美国机型所证实的推力矢量技术的优势。接下来,苏霍伊设计局采取了进一步措施,将更先进的尾喷技术应用到 Su-27M 机型上,同时也希望能够获得财政支持,将同样的尾喷技术应用到 Su-27K 机型上。采用了推力矢量技术的 Su-27 机型的首飞比先前预期的时间要晚。苏霍伊的首席设计师米哈伊尔・西蒙诺夫(Mikhil Simonov)声称在 1988 年进行了首飞,一些西方人士在 1991 年的巴黎航展观看了一部被巧妙编辑后的影片后认为,采用了矢量技术的测试机参与了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于萨基(Saki)进行的测试。从 Su-27LL - PS 计划中得到的实验数据促进了具有超高机动性的 Su-37 以及 Su-30MKK 机型的研发工作。

俄罗斯海军的空中力量随着其唯一的航空母舰 “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 号(Admiral Kuznetsov)以及所搭载的 Su-27K 拦截机编队的部署而得到显著提升。

Su-27K (Su-33)简介

20 世纪 80 年代初,随着苏联航空母舰计划的推进,研发一款 Su-27 海军舰载机的计划也相应启动。该机型被设计成一款单纯的空中防卫机型,可以与新式的机载报警与控制系统(AWACS)平台机型以及 MiG-29K 多用途攻击机一起组成飞行编队执行任务。因此,Su-27K 由基本的 Su-27 机型发展而来,而不是当时也处于研发阶段的 Su-27M 多用途攻击机。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几架 Su-27 进行了计划中的 Su-27K 生产型布局形式的不同性能测试,包括鸭翼的着陆操作测试以及停机钩的测试。3 架 T10(-3、-24 和 - 25)以及一架早期的 Su-27UB 在一个航空母舰模拟甲板上进行了至关重要的起飞测试。首次 “甲板” 起飞于 1982 年 8 月 28 日在萨基的模拟甲板上进行,由试飞员尼古拉・萨多夫尼科夫驾驶 T10 - 3 完成。模拟甲板之后进行了重建,包含了滑橇斜坡式跑道,以适应首架前苏联航空母舰 “第比利斯” 号,主要目的是缩短起飞距离。

在 3 架 T10 机型之后,又有一队 T10K(Su-27K)原型机参与测试,每一架机体之间都略有不同。T10 - 24 之后,首架 Su-27K 原型机(T10K - 1,编号 “37”)于 1987 年 8 月 17 日进行了首飞。有 5 - 8 架原型机的标准与之后的生产型布局大致相同。所有的飞机都装备了机头起落架双机轮、折叠机翼和尾翼以及前缘双缝襟翼。

Su-27K 原型机都装备有缩短的尾椎以及方截面的停机钩;都没有装备减速伞。之后的原型机在内侧机翼下部安装有一对额外的挂架,使得总挂架数目达到 12 个,包括翼尖基座。

舰载测试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舰载着陆测试于 1989 年 9 月 1 日开始,维克多・普加乔夫将第二架 Su-27K 成功降落在 “第比利斯” 号航空母舰上,成为首位将传统的固定翼飞机降落在航空母舰上的俄罗斯飞行员。第二架原型机(T10 - 39)是首架标准型的 Su-27K,具备了所有海军型号的特征。塔赫塔尔・奥巴基罗夫(Takhtar Aubakirov,驾驶 MiG-29K)从 “第比利斯” 号航母上进行了首次斜坡起飞,之后便是驾驶 Su-27K 的普加乔夫。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俄罗斯海军飞行员于 1991 年 9 月 26 日开始进行航空母舰常规操作。服役测试非常成功,随之进行了政府认可测试,并于 1994 年成功通过。

如果前苏联建造 4 艘航空母舰的计划得以实现,则需要多达 72 架 Su-27K 生产型以补充飞行编队的飞机数量。然而,冷战的结束导致了前苏联航母计划规模的大幅缩水。只有 “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 号航母(原 “第比利斯” 号航母,前身为 “勃列日涅夫” 号航母)还在俄罗斯海军中服役,空中预警机计划和 MiG-29K 计划都被终止。

如果在新的航空母舰上只有一种型号的固定翼飞机的话,从逻辑上来讲应该是 MiG-29K 多用途战斗机。然而,由于苏霍伊设计局的首席设计师米哈伊尔・西蒙诺夫的政治影响力,苏霍伊设计局的机型被选中进行生产服役,俄罗斯海军不得不接受这款用途单一的战斗机(也就是舰载机)。

Su-27K 确实具有一些超越 MiG-29K 的重要优势,其中最主要的是杰出的航程特性。在进入服役之前,Su-27K 生产型被苏霍伊设计局重命名为 Su-33,但该机型保留了基本 IA - PVO 截击机的海军型号,装备了基本的 “Slot Back” 雷达,只有有限的对地攻击能力。AV - MF 是否采用了 Su-33 的命名并不确定。

首次实际巡航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库兹涅佐夫” 号的首次实际意义上的军事部署发生在 1996 年年初,当时在地中海部署了两个月。航母上载有装备了 Su-27K 机型的北莫尔斯克(Severomorsk)航空团第一中队。据报道一共生产了 18 架生产型 Su-27K,在 “库兹涅佐夫” 号上除了至少 10 架 Su-27K 生产型之外,还装备了最后一架生产型 Su-27K。

尽管 MiG-29K 机型被放弃,但是有报道称该机型的生产工作仍在计划考虑当中。如果该机型进入服役,那么俄罗斯海军将获得其最初想要的机型搭配状态,“库兹涅佐夫” 号航母也将具有更多用途的武器。

一款基于 Su-27M 机型的更加先进的舰载型 Su-27(据报道编号为 Su-27KM,或者 T10KM)的计划已经被提出,但是由于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军事力量的大幅衰退而并没有实现。然而,现有的 Su-27K 机型可以进行升级以提升性能。对处在服役中期阶段的 Su-27SM 的升级会增加 “朱克”(Zhuk)雷达,兼容 R-77(PVV - AE “AMRAAMski”)导弹以及一系列先进的空对地制导武器,并且升级 AL-31FM 或者 AL-35 涡轮风扇喷气式发动机。

通过改进可以对现有的 Su-27K 机型增加相对较高水平的空对地作战能力,甚至通过升级,使得该机型更加出色有效,并降低军方购买 MiG-29K 的兴趣。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服役中的 Su-27K 曾被目击装备了常规的 IA - PVO R-27 以及 R-73 空对空导弹,在机翼下部额外的一对挂架可以多携带两枚 R-27 导弹,使得超视距(BVR)武器的数量达到 8 枚。R-27 可以应用到多种机型上,另外 Su-27K 所携带武器中包括可以改善对海上作业目标攻击能力的 R-27EM 导弹,甚至还有可以在海面上方 10 英尺(3 米)进行飞行的巡航导弹。Su-27K 成为首批装备 R-27AE 导弹的机型之一,并且引入了主动雷达终端导航系统。

服役中的 Su-27K 在机身下部携带有并不常见的吊舱,暂时被认定为侦察设备吊舱或者是与某种舰载着陆辅助系统相关的设备吊舱。另外可选的设备包括机身下部油箱或者 UPAZ 空中加油设备。在机翼下部可以安装多种非制导炸弹火箭弹(吊挂安装,大火力单轮发射)以及 Kh-31(AS - 17 “Krypton”)空对地导弹。但是这些可选设备并没有在生产型的 Su-27K 机型上拍到,因此 Su-27K 编队可能主要执行单纯的空中防卫任务。体积庞大的 Kh-41 导弹经常被安装在 Su-27K 机型上,该导弹是一款空中发射的 3M80 “Moskit” 反舰导弹,有时也被称为 ASM - MSS。Su-27K(Su-33)“Red 64” 是北莫尔斯克航空团第一中队的代号,该中队是 1996 年 “库兹涅佐夫” 号航母首次实际航行中搭载到舰体上的飞行编队之一。

北莫尔斯克航空团第一中队的队徽喷涂在尾翼上,是一只正在潜水的海鹰。有些飞机也采用了前苏联圣安德鲁(St Andrew)俄罗斯海军的旗帜标志。

Su-27K 所装备的新式双缝襟翼几乎跨掠整个机翼的前缘。内侧的襟翼部分对称操纵,而外侧的襟翼进行不同的操纵,低速时像下垂的副翼一样来使用。

Su-27K 所采用的 “Slot Back” 雷达具有足够的功率和探测范围,但是自动操纵的处理能力不足,目标甄别、危险预警以及多目标跟踪性能较差。这使得 Su-27K 依赖于地面控制拦截雷达(GCI)或者机载报警与控制系统(AWACS)。幸运的是,飞行员的局面认识意识通过数据交互以及合理的战略战术得到了提高。

尽管出现了鸭翼布置,但是 Su-27K 保留了 Su-27 基本型的线传控制系统,没有采用 Su-27M 的数字化系统。

Su-27K 的驾驶舱同 Su-27 基本型的非常类似,另外装备了用于控制尾钩和机翼折叠的控制设备。对于舰载机型的改装因此非常简单直接,并没有专门的双座机型。

Su-27K 的尾部整流罩进行了缩短,防止在大迎角降落时撞到甲板上,这使得设计师不得不减少干扰弹 / 闪光弹发射器的数量,并将安装位置向前调整。

源自于并不成功的 Su-27PU 机型的 Su-30,其单座和双座式机型在出口市场上都是 “侧卫” 家族中处于绝对优势的机型,并且看上去会影响到未来 Su-27 机型的设计。

Su-30 家族

20 世纪 80 年代,苏联防空部队(PVO)表达了希望拥有一款专门的 Su-27UB 作战版本机型的想法,可以用作远程截击机,也可以作为单座式的 “侧卫” 机型的空中指挥所。该需求由于苏联的地理特点 —— 辽阔荒凉,机场分布较少 —— 而变得更加迫切。另外防空部门还设想这款远途 “侧卫” 可以为苏联海军提供掩护,就促成了 Su-27PU 机型的诞生。然而,该机型并没有被防空部门所接收,所以苏霍伊设计局将其重命名为 Su-30,可以携带基本的空对地武器。但是很快便意识到基本的 Su-30 机型多用途能力不足,因此多用途、远程战斗机 / 战斗轰炸机型 Su-30M 进行了生产。出口型因此命名为 Su-30MK。

Su-30 采用了升级后的雷达,具备潜在的对地攻击能力,该机型开始时用于取代 MiG-25Bm 机型执行敌方空防抑制(SEAD)任务。增加了一块 TV 显示器,可以兼容 KAB - 500KP 制导炸弹和 Kh - 29T 导弹,另外在机身中线后部带有 ARK - 9 数据交互吊舱挂架。这款后部吊舱可以使得飞机携带 Kh - 59M(AS - 18 “Kazoo”)TV 制导导弹。激光制导的 Kh - 29L(AS - 14 “Kedge”)导弹使用升级后的 OLS - 29 的激光喷到进行目标锁定。

除了搭载在基本的 Su-27 机型上的常规射程空对空导弹之外,Su-30MK 还可以携带最多 8 枚的 RVV - AE 导弹,两枚在机身中线下部,两枚在发动机吊舱下部,两枚分别在两机翼下部。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武器设备的选择大致与 Su-34 机型相同,尽管有时候 Su-30 携带每种武器类型的数量要少。例如,Su-30MK 只可以搭载两枚 Kh - 59M “Kingbolts” 或者四枚 Kh - 25M(安装在机翼下部中央的成对挂架上)导弹。可以在同样的成对挂架上搭载四个火箭弹发射器。两款机型都可以携带 6 枚 Kh - 29T 空对地导弹或者 KAB - 500 激光制导炸弹。

一款只有在 Su-30MK 机型上使用的武器是 SPPU 机关炮,可以在机身中线下部的挂架上安装两台,方向朝前也可以朝后。

Su-30M 于 1992 年 4 月 14 日首飞,由 G. 布拉诺夫(G.Bulanov)和 V. 马克西梅诺夫(V.Maximenov)驾驶的编号 “Blue 56” 的机体完成,该飞机于 1993 年在迪拜进行公开展示,但是并没有吸引很多注意。该机体装备有内置空中加油管以及红外线探测与追踪器(IRST),展示时搭载了一系列武器装备。

“Blue 321” 机体在一系列国际航空表演和展览中采用了迷彩喷涂,并携带了空对地武器进行静态展示。多用途 Su-30M 作为 Su-27IB 机型的低成本备选机型向俄罗斯空军进行推销,以取代 Su-24 机型,但是并没有被军方所认真考虑。该机型随后被称装备了脉冲多普勒雷达、头盔瞄准器以及具备了可以携带最多 6 枚精密制导武器(PGM)的能力。在 1993 年迪拜航展之后,米哈伊尔・西蒙诺夫声称双座式 Su-30M 并没有被系列生产,但是会生产少量 Su-27IB 机型作为 Su-30M 单座式机型的试探。

出口机体

Su-30MK 是 Su-30M 机型的出口型编号。Su-30M 原型机以及展示机在俄罗斯空军订单最终取消以后,成了 Su-30MK 的原型机和展示机。

在西方国家许多航展上出现的熟悉的 Su-27UB 展示机重新进行了迷彩喷涂(重新编号为 “321”),用于作为 Su-30MK 的展示机。尽管该飞机经常搭载可能会在 Su-30MK 机型上使用的空对地武器,但是关于该机型的改装内容并不清楚。该飞机没有空中加油探管,保留了所有 Su-27UB 标准机型的作战意图和目的。在 1993 年的巴黎航展上,苏霍伊设计局仍然称该飞机是 “Su-30MK 的原型机”,但是小心翼翼地不让大众接近后部驾驶舱,否则的话可能就会露馅。

Su-30MKI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1996 年年末,印度签署了购买 40 架 Su-30MK 战斗轰炸机价值 15 亿美元的合同。该合同也是价值 35 亿美元的武器合同的一部分,涉及印度的 MiG-21 战斗机升级、武器设备采购以及授权生产总共 100 架 Su-30 战斗机的协议。印度的 Su-30 被命名为 Su-30MKI,与 MK 标准机型不同的是增加了鸭翼和 AL - 37FU 推力矢量发动机。另外一个改动在一系列系统上,例如平视显示器和卫星导航系统将由法国的 Sextant Avionique 公司制造,但是重要的火控系统由俄罗斯制造。

首架 MKI 机型于 1997 年 7 月 1 日首飞,装备有 AL - 31FP 推力矢量尾喷管,使其具有出色的机动性能。第二架原型机在下一年试飞。然而,印度已经接收了 8 架 Su - 30K(Su - 30 的 “商用” 型号)作为临时替代措施,但这些飞机没有鸭翼和推力矢量发动机。目前,印度装备有 18 架 Su - 30K,服役于浦那(Pune)的 “猎鹰”(Hunting Hawks)中队。不过,服役中的 “侧卫” 出现了不少问题,遭到印度政府官员的指责批评。印度计划接收 6 架完全装备的 Su - 30MKI 以及另外 26 架部分升级的 Su - 30MK,之后将和 Su - 30K 机型一起升级到 Su - 30MKI 标准,但从计划的时间进度来看,这似乎不太可能实现。

1999年的巴黎事故

1999 年的巴黎事故中,为了推销 Su - 30MKI 机型战斗机,苏霍伊设计局让该机型首先在班加罗尔(Bangalore)的 Aerolndia 98 空展上亮相,之后又参加了 1999 年 6 月巴黎附近勒布尔歇(Le Bourget)的航展。苏霍伊的飞机原本想凭借计划中的一系列飞行表演成为空展中的明星,但是 6 月 12 日,在航展正式开幕前的一次飞行中,该飞机坠毁。不过,从事故中也有一定收获,K - 36DM 弹射座椅受到广泛赞誉,因为机组成员在低于 328 英尺(100 米)的空中成功弹射,且未受伤。第二架 MKI 在年末的莫斯科 MAKS 99 航展上取得了更大成功。

Su-30KI 和Su-30MKK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在 Su - 27 的早期生涯中,苏霍伊设计局将 “侧卫 - B” 的样机作为 Su - 27SK 进行出口。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苏霍伊设计局决定升级该机型,结果就是 Su - 30KI 单座式战术战斗机。该机型装备有可收缩式空中加油管以及卫星导航系统。此外,Su - 30KI 的武器装备通过引入 RVV - AE 中程空对空导弹系统以及一系列空对地武器而得到加强。另外还设想针对 Su - 30KI 计划进行进一步升级,但这需要更先进的系统、财政支持以及政府许可。Su - 30KI 已经在几次空展中进行展示,但目前还没有收到任何订单。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Su - 30MKK 机型是一款多用途双座式战斗机,也是由 Su - 27SK 发展而来。该机型用于进行一系列夺取制空权和攻击任务,带有 12 个挂载点,可携带总共 17636 磅(8000 千克)的各种设备,在装满燃油时能够起飞,而其他的 “侧卫” 则无法做到。首架 MKK 机型于 1999 年 5 月 19 日首飞,在完成测试飞行后,从中国获得了首批订单,协议中包括 88 架飞机,于 2001 年年初开始交付。

采用并排式座椅的 Su - 27 型号在早期 “侧卫” 截击机的基础上进行了彻底发展改进,其发展过程充满神秘色彩,不太明朗。但可以明确的是,设计局致力于将该机型打造成远航程飞行与高攻击能力的有力结合体。

Su-27IB、Su-32FN和Su-34

尽管 Su - 27 机型的对地攻击能力一般,但苏霍伊设计局仍选择研发一款专门的双座式攻击型 “侧卫” 机型。这款经过完全重新设计生产的机型采用 Su - 27IB(Is - trebitel Bombardirovschik/fighter - bomber,即战斗轰炸机)的编号,苏霍伊设计局内部编号为 T10V - 1。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原型机于 1990 年 4 月 13 日首飞,由一架 Su - 27UB 教练机改装而来,将新式的并排式武装驾驶舱部分(包括机头起落架机轮)嫁接到原有机身上。Su - 27IB 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拉长扁平机头,因此获得了 “鸭嘴兽” 的外号。该机型还在机翼前缘相连部分装备了小巧的鸭翼。

当前苏联塔斯通讯社发布了一张 Su - 27IB 原型机(“Blue 42”)在 “第比利斯” 号航空母舰上着陆的照片后,西方国家对该机型的认识还很模糊。前苏联声称该机型为 “Su - 27KU”,一款航空母舰训练机型 —— 但它并没有停机钩!这次 “故意的假情报” 背后的原因尚不明确。在该机型于 1992 年明斯克 - Maschulische “展览” 中展示给俄罗斯和独联体(CIS)的空军长官之后,发布了一张携带武器载荷的 Su - 27IB 照片。同年末,同一架飞机在莫斯科航展中向公众亮相。

生产型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苏霍伊设计局将为俄罗斯空军生产的 Su - 27IB 机型命名为 Su - 34。首架预生产的 Su - 43(“Blue 43”)于 1993 年从苏霍伊设计局在新西伯利亚的工厂下线,并于 9 月 18 日进行了首飞。

符合所有设计标准的 Su - 34(设计局编号为 T10V - 2)装备有 12 个挂载点,可以携带最多 17640 磅(8000 千克)的武器装备。实际上,它可以携带俄罗斯所有类型的空对地武器,包括在各个挂架下总共 34 枚 100 千克(220 磅)AB - 100 炸弹,或者 22 枚三集群 250 千克(550 磅)AB - 250 炸弹,或者 12 枚 500 千克(1100 磅)AB - 500 炸弹。此外,Su - 34 还可以携带 7 枚 KMGU 集束炸弹发射器、一系列非制导或激光制导火箭弹,或者大量预先制导的导弹,例如 KAB - 500 或 KAB - 1500。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Su - 34 的驾驶舱混合采用了传统设备和多功能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位于中央控制台,两名飞行员共享)。只有一名飞行员配备平视显示器。两名机组成员都坐在 K - 36DM 弹射座椅上。较大的前部座舱使驾驶员在执行长时间任务时有一定的活动空间,舱内还配备了一个小型食物加热器甚至一个化学厕所。

远程攻击

尽管 Su - 34 被视为空军 Su - 24 机型执行战术攻击任务的替代机型,但它也可以取代图 - 16(Tu - 16)和图 - 22M(Tu - 22M)机型执行一些任务,例如远程导弹发射任务。Su - 34 机型已被提议作为诺瓦托(Novator)ASM - MS 阿尔法(Alfa)远程超音速巡航导弹的发射平台。阿尔法导弹是一款反舰武器,目前苏霍伊设计局似乎正努力为 Su - 34 增加海上攻击能力。

海上任务

当苏霍伊设计局首次在 1995 年的巴黎航展上推出 Su - 34(编号 “45”,T10V - 5,1994 年 12 月 28 日首飞)机型时,采用了令人意外的 Su - 32FN 编号。该飞机被描述为全天候海军攻击机型,装备有 “海蛇”(Sea Snake)搜索攻击雷达,甚至具备反潜能力。苏霍伊设计局声称它可以携带最多 72 枚声呐浮标,并在尾椎中安装机器分析显示(MAD)设备。Su - 32FN 无疑可以携带俄罗斯所有的反舰 / 空对地武器。Su - 32FN 于 1997 年再次回到巴黎航展,另一架(“44”)首次进行了飞行表演。目前尚不清楚一共生产了多少架 Su - 27IB、Su - 34、Su - 32FN 飞机,但估计少于 6 架。

苏霍伊设计局与俄罗斯空军之间有 12 架 Su - 34 的初步购买协议,并且有多个海外国家对该机型感兴趣。Su - 27IB、Su - 34 计划到 2004 年取代俄罗斯所有的战术攻击机,但到 2003 年年底只有 8 架到位。实际上,苏霍伊设计局未来若能从俄罗斯空军(Su - 27IB、Su - 34)和海军(Su - 32Fn)获得少量订单,就已经很幸运了。

Su-27M(Su-35和Su-37)

苏霍伊设计局的 Su - 27IB(苏霍伊设计局编号为 T10V - 1)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在公众面前亮相,采用并列式双座教练机布局,原计划用于航空母舰。当时被命名为 “Su - 27KU” 。苏霍伊设计局曾多次否认 Su - 27IB 这个代号,因为该代号揭示了该机型的实际作战用途,并且大力消除所有涉及 “Su - 27IB” 的文档记录。例如,在 1992 年的明斯克 Maschulische 航展上,将该飞机描述为 Su - 27IB 的展示板在摄影人员到来之前被遮盖起来。如今,苏霍伊设计局对于该机型的用途更加公开,试图将 Su - 27IB 分为专门的对地攻击(Su - 34)机型和对海攻击(Su - 32FN)机型。图中所示飞机是 “Blue 42”,为 Su - 27IB 的原型机,于 1990 年 4 月 13 日首飞,它是首架新式大型攻击 “侧卫” 机型。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鸭翼最早于 1985 年 5 月应用于 T10 - 24(Su - 27K)机型,之后又在几种 “侧卫” 型号上采用,包括 Su - 27IB。鸭翼通过在重心前增加额外升力,改善了飞机的起飞性能,同时也可作为控制面使用。

Su - 27IB 与 Su - 27UB 机型采用同样高度的垂尾,但令人惊讶的是,它没有腹部垂尾,尽管其前部机身截面面积较大。

进入新式的并列式驾驶舱需通过机头机轮处的旋梯,驾驶舱上部的壁板与 Su - 27 的不同。

Su - 27IB 采用全新的机头部分,与机翼前缘相衔接。驾驶舱采用并列式座椅,并向前移动以提供更好的机头视野。机头宽大扁平,因此获得了 “鸭嘴兽” 的外号。驾驶舱背部向后延伸,在两侧与机翼前缘根部相连。当装备雷达时(针对预生产机型),可能只会安装在机头的最前端。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苏霍伊设计局已经拥有 Su - 27 机型,该机型在当时是性能最强的全天候制空战机,并衍生出一系列更具潜力的型号。尽管尚未获得确认的销售订单,但西方国家意识到,尽管俄罗斯目前面临经济困难,但其仍有能力生产出可与西方国家最新战机媲美的机型。

Su-27M(Su-35和Su-37)

苏霍伊设计局致力于对先进的 Su - 27 改型提供持续经济支持。该机型最初被命名为 Su - 27M,后作为权宜之计改称 Su - 35。研发一款先进 Su - 27 型号的计划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就已提出,当时早期的 Su - 27 型号还未服役。其主要目标是研发一款空战性能更优的战斗机。一款采用可动鸭翼的概念机 T - 10 - 24 在 1982 年开始试飞,它是一系列用于飞行测试平台和 Su - 27M “原型机” 的改装机型之一,这些改装机型令人困惑。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Su - 27M 装备了全新的飞行控制系统,带有 4 个纵向和 3 个横向频道,针对鸭翼的频道也用作备用频道。为弥补鸭翼带来的问题,部分 Su - 27M 原型机增加了垂直位移面积,新式的不规则剪裁垂尾将应用于 Su - 35 生产型。除气动和控制系统改进外,苏霍伊设计局还在推力矢量尾喷管以及多项航电系统升级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将成果应用于 Su - 35 生产型及后续衍生型号 Su - 37。

Su - 27M 最初计划采用 NIIP NO11 多模式低空地形跟踪 / 地形回避雷达,对常规目标的最大搜索范围为 54 海里 [62 英里(100 千米)],对隐形目标的最大搜索范围为 30 海里 [34 英里(55 千米)]。据报道,该雷达能够跟踪 15 个目标,并同时瞄准 4 - 6 个目标。法佐特龙(Phazotron)的 “朱克 - 27”(Zhuk - 27)以及 “朱克 - Ph” 相控阵雷达目前正在研发中,作为 NO11 雷达的备选,或直接安装于 Su - 35 生产型。这样的雷达可以跟踪 24 个目标,并且能使飞机连续发射 6 - 8 枚空对空导弹。

除构成较大的空对空威胁外,苏霍伊设计局还强调 Su - 35 机型具备携带多种空对地武器的能力,可作为多用途攻击机执行任务。

重量较大的战斗机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Su - 35 机型兼容的主要空对地武器包括被动雷达制导的 Kh - 31P(AS - 17 “Krypton”)导弹、同样制导方式的 ASM - M、TV 制导的 Kh - 29T(AS - 14 “Kedge”)以及 KAB - 500T TV 制导炸弹 。Su - 35 可以在发动机吊舱和机翼下部内侧以及中间的挂架上搭载最多 6 枚上述任意武器。此外,最多 4 枚 GBU - 1500 T TV 制导炸弹或同样制导方式的 AGM - TVS 导弹(被称为 Kh - 59M 或 AS - 18 “Kazoo”)也可安装在机翼下部。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除一系列防卫武器外,Su - 35 还配备了防卫 / 攻击综合电子战设备。电子对抗系统设计用于提供单机或编队保护,以应对一系列威胁,其中大部分威胁已预先编入程序(共 512 种威胁样例类型),包括陆基的 “霍克”(Hawk)、“爱国者”(Patriot)、“罗兰”(Roland)、“西北风”(Crotale)以及 “猎豹”(Gepard)防空系统,还有空中威胁 / 目标,包括 F - 14、F - 15、F - 16、B - 1B 以及 B - 52 。被动雷达自导和警告系统(RHAWS)可覆盖水平方向 360° 范围,以及飞机飞行路径上下 30° 范围。

这款先进的 “侧卫” 机型在 1993 年被苏霍伊设计局正式更名为 Su - 35,但俄罗斯空军仍继续使用 Su - 27M 作为该机型编号。首批两架原型机在设计局位于莫斯科的工厂制造,之后在共青城(Komsomolsk)又生产了 5 - 9 架。首架原型机于 1988 年 6 月 28 日首飞,此时距离基本型 Su - 27 “侧卫 - B” 大规模服役已过去两年。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与大部分高级 “侧卫” 机型一样,Su - 35 在驾驶舱左侧装备了 IFR 探管。安装该探管后,电光传感球从中心线位置移至挡风玻璃右侧,这是 Su - 35 机型独有的特征。第二架 Su - 35 原型机 “Bort 707” 装备了现代化玻璃驾驶舱。随后,Su - 35 在共青城的阿穆尔(Amur)工厂开始生产型制造工作,与早期型号的不同之处在于修改了垂直尾翼,并改进加强了机头起落架。2015 年,中国与俄罗斯签订合同,以 25 亿美元购买 24 架苏 - 35 战斗机,于 2016 年开始接装,2018 年基本接装完毕并形成初步战斗力.

俄罗斯的推力矢量明星Su - 37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后来,苏霍伊设计局推出了一款经过进一步改进的机型(采用了推力矢量技术等新特性,被视为 Su - 35 的改进版本),并将其命名为 Su - 37(最初也被视为 Su - 27M 的一种变体)。Su - 37 装备了新型的 AL - 37FU 发动机(FU 代表 Forsazh Upravleniye,意为控制后燃),这款发动机不仅采用了推力矢量尾喷管,还对涡扇及前半部分进行了全新设计。有报道称 AL - 37FU 动力设备与基本的 AL - 31 发动机可互换使用,这意味着任何版本的 Su - 27 都有可能换装新式发动机,但推力矢量技术与老款飞行控制系统的兼容程度尚不明确。一旦证实完全兼容,印度的双座式 Su - 30MK 按计划将成为首批采用新式发动机的老一代 Su - 27 机型。目前,土星 / 留里卡(Saturn/Lyulka)公司正在为 Su - 37 机型研发新一代三向推力 AL - 37PP推力矢量发动机。与之前的型号相比,AL - 37PP 发动机的推力矢量尾喷管具备俯仰、偏航和滚转三个方向的控制能力,极大地提升了飞机的机动性。这使得 Su - 37 在空战中能够做出诸如 “普加乔夫眼镜蛇” 等超常规机动动作,令对手防不胜防。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Su - 37 的航电系统也得到了全面升级。它配备了更为先进的 N011M “雪豹” 相控阵雷达,该雷达对战斗机大小目标的探测距离可达 150 至 200 千米,能够同时跟踪多达 20 个目标,并对其中 8 个目标发起攻击。此外,Su - 37 还整合了新型的光电瞄准系统(OLS - 37),其具备更远的探测距离和更高的精度,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可作为雷达的有效补充,为飞行员提供更全面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在武器挂载方面,Su - 37 延续了 “侧卫” 家族的强大挂载能力,拥有 14 个外挂点,最大载弹量可达 8 吨。除了能够携带常规的 R - 73 近距格斗导弹、R - 77 中距空空导弹外,还可挂载 Kh - 31 反辐射导弹、Kh - 59 空地导弹等多种空对面武器,使其具备了强大的对空、对地、对海攻击能力,真正成为一款多用途的空中作战平台。

1996 年 4 月,首架 Su - 37 原型机(编号 “711”)完成首飞,试飞过程中展现出了极为出色的飞行性能和机动特性,引起了国际航空界的广泛关注。随后,Su - 37 在各大国际航展上频繁亮相,其精彩的飞行表演成为了焦点,向世界展示了俄罗斯航空工业在战斗机研发领域的深厚底蕴和卓越技术。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然而,和许多俄罗斯先进战机项目一样,Su - 37 也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境。俄罗斯国内经济的不稳定,使得军方对该机型的采购数量极为有限,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和装备。尽管国际市场对高性能战斗机有着一定需求,但 Su - 37 高昂的研发成本和价格,以及来自其他国家同类型战机的激烈竞争,导致其在出口方面也遭遇了重重困难。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尽管如此,Su - 37 所展现出的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为后续俄罗斯战斗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它的诸多技术成果,如推力矢量技术、先进航电系统等,被应用到了俄罗斯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发中,对俄罗斯航空工业的持续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